11月11日,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2016年度评奖大会在狮城新加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25个国家(地区)的数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国际隧道工程业界的“奥斯卡”奖,该奖项是一项表彰隧道工程成就的年度大奖,旨在推动隧道与地下空间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ITA年度隧道工程大奖共设9个奖项,由17位世界顶级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从全球98项隧道与地下工程中选出的33个入围项目进行评选。由中铁一院设计、中铁隧道集团和中铁十六局承建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新关角隧道斩获ITA系列隧道奖项的最高奖—年度重大工程奖,这是该项目继“FIDIC全球优秀工程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际大奖。中国建筑两项地铁工程分获殊荣,中国建筑著名隧道专家肖龙鸽先生代表中国建筑出席了大会,并参加了授奖仪式和发表了获奖感言。这两项殊荣分别是采用“城市超大断面隧道 ‘十字内岩’建造法”施工的重庆红河谷地铁车站工程获得了ITA 2016年度隧道杰出项目奖;中国建筑南方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由中建交通、中建一、三、五、八局承建的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获得了ITA 2016年度隧道项目提名奖。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的南京地铁3号线号线新庄站~鸡鸣寺站区间获得提名奖,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地下工程所副所长蒋超获得青年工程师提名奖。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新关角隧道总长32.69公里,位于青藏铁路原天棚(天峻县)至察汗诺车站(乌兰县)之间。设计为两座平行的单线隧道,为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设计列车行车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160公里,是当前我国运营里程最长的铁路隧道。
新关角隧道使中国铁路隧道长度首次突破30公里,开创了高海拔地区修建超长隧道的先例,并创造了高海拔世界第一长隧。在高地应力大变形、高压涌水、松散砂层等不良地质下,针对高海拔特长隧道的工程挑战,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研发了斜井分隔风道、井底风仓接力的高海拔长距离多工作面通风技术;提出了高海拔特长隧道环境卫生控制标准;首次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中应用了皮带机出砟技术,为钻爆法施工的隧道提供新的施工模式;研发了高寒隧道的综合防冻害技术;采用列车活塞风进行自然换气的通风方式,实现了低碳节能运营通风技术的重大突破;研究了高海拔隧道烟气分布规律,结合特殊的疏散速度,采用了两管隧道相互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和轨道系统,为长隧道内设置紧急救援站提供了中国模式。
重庆红河谷地铁车站工程首次创新采用“十字内岩”建造法,即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内岩”将大断面分隔为若干个小空间,代替了传统的钢(格栅)临时支护体系,达到了即环保绿色节省临时支护材料,又充分利用“内岩”形成稳定的小断面,解决了城市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环境控制与结构安全等关键技术,在红河谷地铁车站应用地表最大沉降仅为13.6mm,临时支护体系比传统工法减少50%。
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是深圳地铁9号线全长37.15km,共设车站32 座,全部为地下线,总投资约332.2亿元,是连接前海自贸区、深圳湾休闲娱乐区、梅林居民区、红岭至人民路商业区呈大几字形,纵贯东西南北的地下轨道交通主干线,是深圳市解决居民区、休闲娱乐区与商业区城市绿色交通的重大工程。深圳地铁沿线地质情况多变、周边环境复杂、涉及工程线路长,规模大,工法多涵盖盾构、明挖、盖挖以及矿山法等,专业接口多,协调复杂、协调难度大,工期压力大。全线共有69处下穿建(构)筑物,16处下穿地铁或铁路既有线,1次上跨高铁线路,5处区间隧道下穿水体,多处上下近距离平行重叠修建地铁隧道。中国建筑吸收并创新采用BIM修建技术、绿色建造技术、盾构切除既有建筑物桩基群技术、全程自动监测技术、双轮铣与旋挖钻联合成槽技术、高强耐磨复合盾构刀盘构造等综合技术,成功克服了大孤石、长距离球状风化地层的世界性地下工程施工难题,并在微扰动状态安全穿越既有线地铁高铁等高敏感区域。
作为国际上隧道及地下工程最权威的机构-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采取专用隧道奖励计划来表彰在隧道和地下空间利用领域中做出的杰出成就,使这些卓越贡献得到国际认可。中国获得该领域2016年度大奖中9项中的2项,并获得最大的奖项-重大工程将,说明中国隧道工程已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基础施技术创新与重大工程修建中占领一席之地,也进一步夯实中国在国际隧道界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