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会议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五: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和面临的挑战顺利召开
2025-09-18 22:18:59 阅读:158次 发布者:admin

9月18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五: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和面临的挑战”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论坛以“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和面临的挑战”为主题。围绕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的技术路径、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直面当前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与协同发展难题,深入挖掘和总结我国隧道工程建设重大成就背后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为我国隧道工程从“规模领先”向“智能引领”转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吉勤、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竺维彬、中铁隧道局首席专家洪开荣、同济大学教授黄宏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仇文革、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秘书长李志军、常务秘书长常翔、前国际隧协副主席同济大学白云教授等几十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出席会议,现场参会人数达100余人,线上参会人数220余人。论坛由中铁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刘继强主持开幕式与论坛特邀报告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铁隧道局集团首席专家洪开荣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隧道技术在世界舞台已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也尚未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创隧道理论和工法,我们距世界隧道引领者地位、距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他期望通过本次论坛,为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提升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汇聚全国优秀隧道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培育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创新新动能,为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共同努力,助力我国由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也为世界隧道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李吉勤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铁路、公路和水工隧道里程和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几十年来,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我国已成为隧道技术最完备、地质最复杂、发展最迅猛的国家,稳步由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向艰险山区和江河湖海挺进,极端复杂环境和高能地质问题凸显,隧道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中国隧道人继续奋发有为,发扬开天辟地的开拓精神,加强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通过持续革新让中国隧道技术真正站在世界之巅。

论坛特邀报告在上午举行。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志军作先锋隧道大模型赋能工程建造新突破的报告,报告围绕中铁隧道局集团主持开发先锋隧道大模型的技术架构特点、专业赋能人机交互、典型场景垂直赋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隧道工程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瓶颈。随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天佑智隧科技有限公司仇文革教授、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竺维彬副理事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王树英、山东大学教授聂利超、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TBM中心主任李东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为业界分享了隧道领域最前沿的科技观点和发展趋势。

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刘继强在论坛总结中指出,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隧道工程深度融合,为智能建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为中国隧道工程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与新范式。希望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的领导下,汇聚中国隧道人的集体智慧,大跨越式实现我国隧道工程的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四路西侧 电话:020-32268653 传真:020-32268651
E-mail: tuwbcces@21cn.com  邮编:511458
版权所有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豫ICP备06004005号